入侵北部海岸的馬尾藻、刺河魨可能不是垃圾,而是美味料理和有機堆肥的原料。北觀處表示,馬尾藻、刺河魨無須沿岸清理,就像山裡的落葉不必全部掃起來。明年打算推出環境教育之旅,讓大家看看垃圾變黃金。

台灣北部海岸今年3到5月期間,約有500公噸馬尾藻混挾刺河魨登岸。由於會發出惡臭,且讓沙灘景觀變差,相關單位投入許多人力、經費清理。不過這樣的情景,未來可能會減少。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日前邀學者、新北市環保局人員座談,海洋大學藻類研究中心資源開發組長張睿昇表示,馬尾藻有「海中森林」之稱,無毒且可以食用,在日本已被拿來製成食品,且褐藻膠的品質很好,可當工業原料。

他說,沖上海岸的馬尾藻,尋找適合地點掩埋,就可做有機肥料。

至於沙灘上的刺河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廖運志說,考量硬棘刺可能刺傷遊客,因此建議除主要遊憩區清理外,其他地區維持大自然自淨功能。

北觀處長陳美秀表示,將採納學者建議,研擬不同的處理方式。明年可能和林務局合作,把馬尾藻當作防風林堆肥,搭配解說並推出環境教育之旅,撿拾岸邊刺河魨,做成燈籠,增加民眾自然知識。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愛正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