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雅琴;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許多民眾喜歡利用空閒時刻登山,欣賞沿途景色,並從高處欣賞臺北的另一種美,一方面解除平時工作壓力,一方面享受都會近郊的閒適。
早期多數登山步道為單一往返的通行路徑,登山民眾只能一路攻頂,為了讓民眾擁有更多元的步道遊憩體驗,臺北市政府首度規劃「環狀步道」,今年預計完成貓空地區的「樟樹樟湖環狀步道」以及內湖地區的「鯉魚山圓覺寺環狀步道」,動線設計上,由不同的路徑串聯至原入口,或者聯繫至捷運站等方式,民眾再也不必從原路往返至起點,可觀賞到更多樣化的自然、人文景致。
貓空音律廊道 盡賞農村生態
預計今年10月可完工的「樟樹樟湖環狀步道」是由地理位置相鄰的樟樹步道及樟湖步道連結而成。
大地工程處表示,平緩、沿路風景優美、休閒設施完備的樟樹步道,漫遊於步道上,可欣賞當地農村意象,而運用老舊的砂岩結合碎石、木屑舖設而成的樟湖步道,行走之時可感受到腳下的柔軟舒適,地面與鞋底摩擦所發出的沙沙聲響,更與步道旁新設的音律裝置,像是編鐘沙鈴裝置、木鈴、鋼琴意象座椅等互動音律設施相呼應,浪漫及趣味感兼具。
除規劃樟湖音律廊道外,針對樟樹樟湖環狀步道,大地工程處也將設置完善的指向導覽牌、結合二維條碼的解說設施、「貓導遊」等軟硬體,讓民眾可以由農村風情的樟樹步道出發,沿途順遊許多迷人景點。
走到彩雲亭,不妨駐足欣賞明鏡池、獅球山及遍地魯冰花、波斯菊等美景;沿著步道路徑則可順遊掬花亭、轉轉穀倉、累了就亭、老樟的厝等,只要沿著產業道路指標或讓「貓導遊」一路伴隨指引,就可以接到樟湖步道,不同時節漫走步道,更有油桐、大頭茶花、相思樹黃花飄落於步道,相當寫意。
大地工程處指出,農村風情的樟樹步道與以自然音律為主的樟湖步道,全長約3.2公里,此一結合生態、生活及自然音律的環狀步道,預計成為貓空特色遊程路線之一,前來的民眾,能感受到有別於傳統的多元步道遊憩體驗。
鯉魚山圓覺寺環狀步道 小人國賞瀑遊記
坐落於內湖區的鯉魚山及圓覺寺二條步道向來深受民眾喜愛,是臺北市熱門登山步道路線之一。
其中位於碧山巖旁碧山路的鯉魚山步道登山口,有座鯉魚躍龍門意象座椅,色彩鮮豔,相當討喜,上行約150公尺映入眼簾的則是縮小比例的萬里長城,伴隨著步伐蜿蜒而上,右側隨之出現的是碧湖公園、新中橫;左側緊鄰著棲蘭明池、臺北車站……,令人目不暇給。
這一處處真實名勝景點的縮影模型,讓人彷彿置身於小人國,一探究竟才發現,原來這是二十多年前退休的劉洋正老先生從清理山上遍地垃圾、種植花草綠美化為開端,再投身於步道兩側造景,每日花超過5小時,使用現成的大石塊,加上水泥、小磚瓦、卵石、模型汽車等材料製作出約50座小人國,過程中許多山友協助搬運水泥、水罐才得以完成,是早期知名的遊憩景點之一。
歷經多年,這些迷你景點除遭受人為破壞之外,在山區日曬雨淋的狀況下,多已損壞及被野草覆蓋,大地工程處因此規劃修復20座小人國設施,賦予原先的生命力,並將老舊不堪使用的座椅拆除,新設鯉魚意象安全扶手、欄杆、座椅,並以南朝時期登山鞋──謝公屐形式,作成大比例的鞋型座椅,讓登山民眾可乘坐於大鞋上休憩賞景。
由鯉魚山山頂涼亭前行開始為下坡路段,一路可銜接至圓覺寺步道,沿著大溝溪畔,聆聽水聲潺潺,行走感覺疲累時,不妨於圓覺瀑布停留稍作歇息,或在如香菇造型的涼亭與一同登山的親朋好友野餐談天,好不愜意。過了瀑布開始一路上坡,大地工程處後續將新增輔助扶手及休憩座椅設施,拾階梯而上通至圓覺寺,民眾可再由碧山路返回鯉魚山登山口,形成一「環狀路線」。
大地工程處指出,預計今年底完成的兩大環狀步道,皆有安全易行、深具特色、步道設施完備且原本皆深受大眾喜愛。為了維護步道之美,大地工程處呼籲,登山民眾請自行將垃圾帶下山,並遵守不摘、不取、不破壞三大原則,保有山區環境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