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夫人周美青(後排中)及藝人張懸(後排右)等人上午出席兒盟舉辦第二屆收養月活動,手持著風箏和小朋友一起喊口號,呼籲社會上有能力的愛心爸、媽一起讓愛起飛。 記者潘俊宏/攝影 |
「只要有愛,我們都是一家人」,經濟不景氣,嬰幼兒棄養、出養案例大增,總統夫人周美青、歌手張懸今天與兒童福利聯盟共同齊聚總統府前,共同宣布「台灣第二屆收養月」開始啟動,並呼籲國人共同關注收出養家庭。
兒盟上午在總統府廣場舉辦收養月活動,用小仙人掌來代表需要被收養的嬰幼兒。周美青為小朋友示範如何認養小仙人掌,也親切詢問其中一名已認養小仙人掌的小朋友,要為小仙人掌取什麼名字,她還說,「既然認養小仙人掌,就應該好好照顧」,讓小朋友體會認養小仙人掌後,「承諾」的重要。
兒盟表示今天也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近三成民眾曾考慮要收養小孩,但卻很少人付諸行動,主要是台灣民眾對收養有五大迷思。迷思之一是,以為有錢才能收養。 但兒盟分析收養人的收入情形後發現,57%收養家庭的月收入不到10萬元,與全國家庭平均月收入9萬2022元相較,不能算富裕,甚至有7.4%家庭的月收入在5 萬元以下,顯示即使收入不高的家庭,仍然能收養小孩。
第二個迷思是只有不孕才收養。兒盟指出,「為愛收養」的家庭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4.9%的收養人有親生小孩。迷思之三是有民眾認為「私下收養」比「機構收養」輕鬆,事實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於今年5月30日正式上路,並明訂不可私下收養。
第四個迷思是孩子知道身世會自卑,80%受訪者認為如果孩子知道他是被收養的會感到自卑、也有人不想跟孩子生父母再有瓜葛、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收養小孩、擔心孩子會回到生父母身邊等。兒盟提醒,倘若收養家長沒有告知孩子的身世,而是孩子自己發現,衝擊會更大。
迷思之五是, 孩子出養到國外,比留在台灣好。兒盟表示,兒少法明文規範,收養人以國人為優先,國際收養會隱藏遭遇歧視、身分/文化認同、收養狀況較難追蹤、孩子被二次出養等問題,甚至可能牽涉買賣兒童等弊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