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的茶杯和花瓶、老式電話雕塑……舊廠房改造的設計室裏,「+86」工作室展示了各种家居用品創意物件。
「+86」是中國的區號,代表中國。首席執行官池偉將其打造成以設計為主題的產品概念店模式。他說,通過建立中國設計師產品的銷售和開發平臺,從而「建立中國的設計文化」。
今年38歲的池偉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業之初,面臨很大資金和資源壓力的他找不到理想的家居設計銷售平臺。一次,池偉偶然間將自己的想法與文化投資人薛運達提起,兩人決定合作。
薛運達執掌的尚8文化集團為池偉提供平臺、場地和人力資源,並幫他爭取更多的禮品訂單,從而將概念轉換成設計成品來銷售。
「+86」工作室最初租用的地址是後來被稱為「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工業廠房。
上世紀七十年代,薛運達在中國東北工業城市的老工廠里長大。15年前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他對北京的老工廠產生了興趣。
1997年,薛運達租下了北京汽修六廠1萬多平方米的庫房。經過最初無人問津的艱辛,陸續有攝影師、藝術家、美院學生、電影工作者等「文藝青年」租下空間作為工作室——成為北京最早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尚庫」,這比如今名聲大噪的「798」還早了5年。
無論是北京汽修六廠還是後來被薛運達改造使用的北京市電線電纜總廠,都位於近年來首都重點發展的中央商務區。舊廠房的煙塵和噪音與四週的摩天大樓愈顯不合,工廠遂將部分廠房出租。
薛運達說,這些廠房規矩、方正,連接著父輩的往昔榮光,連接著童年,更連接著文藝青年的青澀夢想。
雖然已被薛運達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園,但這裡仍保留著老廠房最後一根煙囪、電纜輥子以及古老的棗樹。廠房外斑駁的爬山虎依然欣欣向榮,成為中央商務區的另類景色。
老工廠的優越位置和文創園區的定位,吸引了香港邵氏兄弟影業、美國視覺特效和動畫公司Base FX等上百家文化巨頭的加盟。而更多產業園「居民」是中小型文創企業。
入駐產業園多年的新銳導演雎安奇說,在這裡做片子,前期、後期都能解決,既有設備租賃公司,又有製作公司,降低了經濟成本,省去了「跑路」時間。
「創意產業必須強調產業鏈條整合。」薛運達說。他目前在北京已有9個類似模式的園區,囊括傳媒、電影、藝術、廣告、音樂、設計、時尚等文化創意領域,其中6家位於北京中央商務區一帶。園區企業經營規模達170餘億元。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新說,「尚8」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有效參考模式,同時,對城市建築遺存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探索出了新路,「既保持了城市的脈絡和肌理,又使相對沉寂的區域煥發了活力」。
薛運達說,「尚8」旨在打造「創意者之家」和文化沙漠地區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