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訪中效應持續發酵,雖營造出民進黨與對岸交流的新契機,但蘇貞昌冷處理,部分獨派人士則批謝砲火不斷。「冷熱失調」,正可形容綠營面對中國政策難以突破的困境。

謝長廷訪中,在藍綠陣營形成截然不同的反應。國民黨籍前立委邱毅受訪表示,如果民進黨作出改變,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有利機會不再獨占,政權會倒得更快。正在大陸「精進之旅」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也被媒體報導是因謝長廷登陸效應,才加緊赴大陸的腳步。

顯然,謝長廷的「開展之旅」,不但在黨內掀起波濤,也對國民黨長期視兩岸關係為「專利」的局面,產生不小衝擊。然而,對謝最大的反彈,竟來自同黨同志。行前就有人要他「別去朝貢」,祭祖拭淚又被批為「過度表演」;民進黨內對中國政策雖莫衷一是,卻不准謝自提「憲法各表」主張。

這些批謝的民進黨人,嘴上仍強調兩岸應交流,卻不能認同「謝式交流」,但又提不出比謝更高明的交流對策。說穿了,還不是閉鎖心態及見不得別人搶頭香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政論家南方朔昨天與蘇貞昌對談時就表示,綠營基本教義派不斷把謝長廷說成「賣台」、「朝聖」,但講這些話實在沒意義,「全台灣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他跑去賣台」。這不是南方朔在幫謝長廷背書,而是此刻仍提「賣台論」已無賣點。

誠然,馬政府治績不佳,支持度持續往下探底;但民進黨若繼續在無聊的賣台議題上糾纏,只會更令人反感。民進黨固然不必陷入「中國熱」,但蘇貞昌身為黨主席,面對黨內眾聲喧譁,就算無力整合意見,至少也該出面疏通黨內反彈聲浪,朝向良性討論。

此刻蘇貞昌仍擺明「不急」,既不積極尋求黨內共識,連原本規畫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可能往後推遲。蘇貞昌的冷處理,自有其盤算,但如此不但坐失兩岸政策轉型的良機,還給國民黨有喘息機會,也難怪南方朔提醒蘇貞昌:「民進黨不要高興得太早」。民進黨這一步若走不出去,2016年的機會確實不能高興得太早。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愛正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