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公布今年7月外銷訂單359.4億美元,年減4.4%,連續5個月負成長。一般來說,外銷訂單通常可預期下個月出口狀況,領先出口數字1個月,目前看來,東協和美國兩地區還能維持年增率正成長,其他主要市場如歐洲、中國、日本地區都衰退,顯示台灣的海外出口應該更分散,對因應不景氣衝擊會有較大幫助,但現在的市場分散程度還不夠。

從年增率正成長的美國和東協地區來看,仍有一些差異性。東協地區今年以來期間並不是很穩定,美國地區看起來相對平穩。

我認為,未來有兩大不確定性要注意。第1是歐債問題。目前西班牙情況看似持續惡化中,最擔心歐債問題的惡化將引起骨牌效應,絕對不利於出口。其次是油糧價格,現階段看來上漲趨勢是存在的,如果有歐債的不確定性,加上油糧價格上漲,對我國出口來說不是很有利,換句話說,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的出口成長率或經濟成長率,都還是有下修的風險。

因應當前的問題,有短、中長期作法。短期來看,景氣低緩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期待政府有什麼萬靈丹,能夠把景氣反轉,政府做的只能降低景氣趨緩對我們的衝擊。

短期因應作法又得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看。貨幣政策上,首先是匯率,應導引新台幣緩步貶值;其次是當下的貨幣政策,銀根看起來是持續放寬,但得留意兩個後遺症,一個是不動產市場可能繼續M型化,部分資金將跑到特定的精華區,政府應想辦法提出配套措施,二是雖然持續寬鬆政策,資金卻不一定真的跑到實體經濟內,要特別留意銀行體系不要雨天收傘。

財政政策上,政府已開始走向擴張性政策,我認為在消費和投資都可以特別著力。

消費來看,民間、都會區至今仍有不錯的消費力,因此,如何把國內生產的產品,透過有效的行銷通路,讓都會區消費者更便利的購買,需要有些巧思和方式;其次是引進外來觀光客,陸客來台看來已有放寬跡象,有助於國內消費的提振。此外,政府也可多利用政府部門的採購,多利用國內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提振消費面可降低來自出口面的衝擊。

投資部分,則要留意目前公共設施和都市的更新,這種投資會有直接效益,較快可以看得到。

短期因應作法是藉由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實施,盡量減緩不景氣的衝擊,中長期因應作法則是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讓我們未來更有競爭力。

目前國內產業結構問題,首先是出口太過集中於少數產品。如果要擴大產品線,一定要重視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產品差異化、多元化,如何提供發展環境是調整結構時的重點;其次,新興產業的發展環境也要改善,尤其是早期資金投入的環節,在近幾年有惡化現象,必須想辦法解決。

此外,過去我們還太過偏重出口而不重視內需,這點也必須要調整,在服務業的發展上要更用心。我認為法規的調整很重要,因為過去法規多不合時宜、年久失修,而且還有很多服務業有出口的潛力。

人力資源的國際化要更用心,例如不要只考慮開放產業外勞,要多考慮白領外國工作者來台工作的門檻,應該進一步適度放寬。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勞動市場的彈性化,在這一點,經濟部和勞委會立場時常衝突,這顯示政府橫向施政溝通協調的重要性。

最後,我認為對新興市場的擴展應該更用心,日本、歐美等市場機會已經變得相對有限,台灣應該更努力掌握機會,特別是和外資合作拓展東協市場,應該當做是中國市場以外,另外一個優先去拓展的市場。

(本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口述,記者葉小慧整理)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愛正妹 的頭像
    我愛正妹

    天天看正妹

    我愛正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