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品牌金墩米,到底有無殘存農藥,事件爆發幾天了,廠商前後說辭反覆,越講越啟人疑竇,搞得小包裝米市場一團混亂,民眾怨聲載道。此時此刻,廠商最好閉嘴,先下架爭議商品,別再多言;政府主管機關則要趕緊公布檢驗報告,以釋眾疑。
金墩米在國內有高知名度,各賣場都可見到其各類包裝產品,長期以來,確有口碑。這次事件爆發的導火線,並非外界踢爆,而是公司主動下架疑似殘存農藥的產品。這態度基本上值得肯定,也是廠商面對有問題商品時,積極負責、勇於任事該有的反應。孰料,事情經媒體報導後,市場一陣慌張,金墩米廠商的態度遂變得奇怪起來。原先主動下架的堅決立場,突然改換說法,變成是公司內部「錯誤解讀」了農業試驗所的抽驗稻穀檢驗報告,所以完全是「一場誤會」。媒體一再追問下,金墩米主管提起該份報告的態度更混亂了,一再反覆,不但無補於事實澄清,反造成市場更大混亂,誰該負責?
如今看來,金墩米沒能保護一貫良好的品牌形象,訊息反覆的傷害尤其難以彌補,當然要負首要責任。其次,農業試驗所在媒體報導了此事後,加以金墩米一再修改對該所報告的說辭,竟始終保持沉默,則令人感到驚訝!有就是有,沒有就沒有,事實真相的公布有這麼困難嗎?若確有這份報告,農試所不講話就能息事寧人嗎?若沒這報告,那金墩米原先依據農試所報告而下架產品的消息,豈非拿農試所開玩笑,農試所能不抗議?
農委會在這事件中的角色,最令人不解。農委會一方面是推廣農產品的推手,另方面又職司為農產品品質把關的責任,角色有時不免矛盾和利益衝突,於這次金墩米農藥疑雲事件中,完全凸顯出來,消費大眾不得不懷疑:農委會是不是想掩蓋事實真相,或至少不希望事件越鬧越大?依過去的經驗看,農委會把關產品安全的紀錄不完全能取信於民眾,這次金墩米事件是否又重蹈覆轍,令人擔心。農委會應拿出積極態度處理此事,還老百姓安心吃米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