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韓良露(美食家)】
道地鰣魚的美味只有上海吃得到。圖/朱利安提供
父親祖籍江蘇南通,從小家中的父系飲食傳統廣義來看是江浙菜,但隨著我年紀增長,越來越分辨得出爸爸真正擅長及喜愛的菜系是淮揚而非江南蘇州無錫菜,更非杭州寧波菜。在爸爸心中,賣淮揚菜的銀翼絕對比賣江浙上海菜的秀蘭對他的味。

但和爸爸一起吃淮揚菜的客人和朋友是小圈子,他不可能在台數十年只跟老鄉來往,因此他亦有吃江浙菜、上海菜的朋友圈,但爸爸不喜歡菜太甜,像媽媽娘家的台南菜他就覺得太甜,上海菜中典型的紅燒肉他就覺得加多了糖。

在1989年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懂吃上海菜,但真正去到了上海,才知在台北我是不可能真正吃懂道地的上海菜,道地亦到地,不到當地如何道地。不管在上海老飯店或德興館或老吉士、新吉士等店,除了黃魚外,鰣魚、刀魚、昂刺魚、塘鯉魚等等,都是在台北吃不到的魚,但還好台北當年有開開看、趙大有、三友飯店、石家飯店、秀蘭小館、東生陽、闔家歡等等餐館,讓我至少對各種頭盆冷菜,如芥菜、油燜筍、蔥油芋艿、什錦烤麩、蔥鯽魚、蘿蔔絲拌海蜇、醬炒黃豆芽、老鹹菜毛豆等等小菜並不陌生,也對家常的無錫排骨、鯗烤肉、紅燒獅子頭、燜糊白菜肉絲、紅燒下巴划水等等亦感親切。

在1989至2000年間,我還覺得台北的上海菜和上海的上海菜可以並駕齊驅,因為台北保存了1949年以來上海家族遷移到台的家庭滋味,但2000年至今日,台北許多上海餐館卻越來越衰微走味了,反而上海的餐館在經濟大好下突飛猛進,不僅小菜、家常菜越來越豐富,也恢復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大菜,像前一陣子我在上海致真酒家吃到的清蒸鰣魚,形制口味均美,這樣翻鱗的大鰣魚,對台北食客來說有如夢幻逸品。

上海是年輕的城市,近百多年來不斷吸收附近江浙地區眾多千年古都的飲食流風。如蘇州菜的軟甜香糯、揚州菜的清正平和、杭州菜的淡雅時鮮、寧波菜的醉熗醃、紹興菜的腐霉臭糟,這些不同的古城味覺特色,經由移民傳至上海,組成上海集體的飲食性格且反映古城吃小、吃刁、吃鮮的傳統。尤其家庭料理中,上海人對季節時令亦十分講究,一般人所謂的上海菜的濃油赤醬,只是滿足聚居在上海的浮游勞動人口的所需,上海的道地之味,更博大精深

本文出自正妹天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愛正妹 的頭像
    我愛正妹

    天天看正妹

    我愛正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