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期待「搖滾時代」。因為導演亞當夏克曼的前作「髮膠明星夢」(Hairspray,2007)是近年少數「貨真價實」的歌舞片。何況還有湯姆克魯斯、亞歷鮑德溫等不可思議的名字出現在演出陣容裡。

就像大部分歌舞片一樣,「搖滾時代」的劇情,「表面」並不複雜。茱莉安哈芙、迪亞哥伯尼塔是真正擔綱的主角,女孩從中西部來到洛杉磯尋找音樂夢卻當街被搶,遇到在搖滾酒吧當服務生的男孩拔刀相助而成為同事,他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登上舞台,當然也不禁墜入愛河,發生誤會而分手,最後在熱烈的歡唱中,以擁抱愛情和成功做為結束。

另外一條線則是亞歷鮑德溫經營的搖滾酒吧,也就是男女主角熱戀與分手的地點,被凱薩琳麗塔瓊絲飾演的市長夫人視為眼中釘,尤其當聲名狼籍卻魅力非凡的搖滾巨星史戴西傑克斯(湯姆克魯斯飾)要在這裡舉辦他單飛前的告別演唱會,更讓所有衝突:公與私、愛情與事業、忠貞與背叛,形成可想而知但張力必須擴大的難題。

本片以1980年代為背景,場景、造型皆有一定的復古興味,但怎麼讓它不只給老骨頭懷舊,還要讓新觀眾覺得「有型」,則是一大考驗。穿插全片的八O年代金曲(也不見得每首都是正宗搖滾,其實稱得上百花齊放,連偶像團體都被拿出來嘲弄一番)更是神髓所在。但重點不在原唱是威豹、外國人、旅行者、毒藥、REO快速馬車、扭曲姊妹等漂亮名字,而是歌曲在片中究竟怎麼推動劇情發展、表現角色性格,甚至解決情境?才是歌舞片真正複雜與看出功力的地方啊!

我對導演亞當夏克曼這次的場面調度有點意見。他或許是刻意想區隔主、副線情節的調性,結果讓茱莉安哈芙、迪亞哥伯尼塔的對唱總是陷溺在一種過於簡單的甜美裡;而和其他人張牙舞爪、甚至Kuso搞笑的演出風格,顯得格格不入。既削弱了男女主角的魅力,也讓觀眾的認同作用產生一些猶豫(其實從開場曲一出,觀眾席那種似笑非笑的反應,就凸顯了這個危機),反而少了「髮膠明星夢」那種一鼓作氣把邊緣、少數、怪異唱(舞)出慷慨激昂的理直氣壯。另外,在整個觀影過程裡,「舞孃俱樂部」(Burlesque)和「歡樂合唱團」(Glee)的印象,老是陰魂不散地從我腦海迸出,似乎也降低了原本的興奮期待。

但幾個不可思議的名字,確實不只是噱頭。亞歷鮑德溫令人噴飯的同志愛曲“I Can’t Fight This Feeling”還可以說是導演的有意言志,場面調度比歌喉來得重要。但湯姆克魯斯飾演的搖滾巨星就不是耍耍派頭可以交差了事的,他那首“Pour Some Sugar On Me”無論架勢、唱功都不容小覷,幾首對唱曲也有模有樣。奇怪,以前怎麼沒人知道他會唱歌呢(他在成名作「保送入學」那首穿內褲配襯衫的“Old Time Rock and Roll”賣的是青春和模仿,並沒真的唱)?

本文出自正妹天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愛正妹 的頭像
    我愛正妹

    天天看正妹

    我愛正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