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原自古便是臺中重要的商業區,也是農林業的集散地,更因為繁榮而帶動糕餅業的興盛,孕育了豐富的飲食文化,而傳統的漆藝、大甲帽蓆工藝與泰雅編織技術,這些臺灣的特色工藝,也在這裡被發揚光大。此外還有歷史悠久的慈濟宮與歷史建築萬選居,諸多元素匯集於此,讓豐原的在地文化精采而多元。
慈濟宮 香火鼎盛
豐原市區以慈濟宮為中心發展形成,這裡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拜訪豐原當然要從慈濟宮開始。
|
創建於清雍正年間,已有285年歷史的慈濟宮,雖經過多次的擴建與整修,仍保有昔日古意,和一般廟宇建築不同的是,這裡的石獅、龍柱、花鳥雕刻等裝飾,做工細緻、栩栩如生,還有名人雅士所題獻的楹聯,呈現出文雅恢宏的嶄新氣象。
穿過由紅色光明燈所形成的前庭進入廟內,會發現正門六扇門板上繪製的門神都是立體的,手法精細且色彩鮮豔,很有視覺效果。再走進正殿,抬頭看到上方屋頂除了有八仙等吉祥人物的剪黏藝術之外,還雕有虎象龍豹獅五尊動物像,十分特別。廟裡供奉有媽祖、觀音、關公、華陀、註生娘娘、神農大帝、文昌帝君、太歲星君、三山國王等神明,掌管了生命與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需求,只要誠心祈求,必能心想事成。
在市區東邊還有一塊由慈濟宮管理的公園綠地,名為慈濟公園,佔地達3公頃,園內有綠樹、草地、假山池塘、小橋流水等造景,還有兒童遊戲區、腳底按摩步道、涼亭等設施,成為附近居民散步、運動以及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夏日午後在樹下乘涼聊天,最是舒服。尤其是位於巨大觀音像下方的迷宮,是由春不老的矮樹叢所組成,有幾分歐洲花園迷宮的氣氛,深受小朋友歡迎。
萬選居 百年大宅院
離慈濟公園不遠處還有棟古老宅院萬選居,可是豐原大族張家的老宅,有著近140年的歷史建築,值得順道探訪。這棟完工於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的四合院,採中國閩南式設計,屬於三進多護龍式建築,宅院面積600多坪,總佔地2,400餘坪,可見大戶人家的氣派。雖在921大地震時部分結構受損,幸好已於民國93年10月整修完成。
|
穿過萬選居門樓,即可見到第一進「詒穀堂」,門旁立面有多幅交趾陶和泥塑裝飾,雖然已經年久而顯殘破,但仍可見匠師的精湛工藝。第二進的正廳為張家祠堂,有十二扇木造門板,以格狀窗櫺和精緻的雕刻作為裝飾,而且用色鮮豔,既典雅又具藝術感,而正廳後牆磚砌的喜字和金錢紋飾窗,也代表了財富和喜氣的寓意。第三進則為家族長輩的生活空間,無論是金錢紋的木刻漏窗,或是六角形的花窗,都看得出工法十分細巧。
目前,萬選居內仍有多戶張家後代子孫居住,屬於私人住宅,參觀遊客應尊重居民隱私,勿私自進入住家空間,也請避免在午休及日落後拜訪,以免影響居民作息。
編織工藝館 傳承和創新
看完老建築,再認識在地的特色工藝吧!位於葫蘆墩文化中心的編織工藝館,以大甲藺草帽蓆編織和泰雅苧麻編織工藝為起點,逐步延伸到臺灣各地的編織技藝,集合編、織、結、染、繡五種編織技藝,積極推動編織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可說是全國唯一的編織專門博物館。
|
成立二十二年來,工藝館典藏與研究工作並行,並透過舉行展覽、競賽、人才養成等活動,成為編織專業交流、觀摩的舞臺,更讓民眾經由體驗課程,親身感受並落實將編織應用在生活中的實用美感。
為了配合環保的世界趨勢,館方結合學界,積極進行天然纖維材質的應用研究,讓傳統工藝轉型發展,成為兼具環保、設計、文化和時尚的綠工藝文創產業,應用在家具、家飾、服裝、文具等物品,使生活走向環保。而這項「纖維‧時尚‧綠工藝」生活設計展,從8月中起將在中港市政大樓惠中樓一樓中庭展出,歡迎大家一起來進入編織的美麗世界。
廟東夜市 在地美食齊聚